《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》印发以来,监察执法一处坚持问题导向,着力提升执法检查精度、深度、有效度,着力提升帮扶式执法质效,通过指导煤矿优化排水设计,实现安全与效益“双提升”。
未雨绸缪:汛前体检揪出“隐形杀手”
在矿区进入雨季的前夕,监察执法一处对辖区煤矿防治水工作开展了拉网式排查,对可能出现的水害风险点进行逐一排除。当排查至某矿时,入井抵达现场的监察员郑则宁发现在矿井-355北大巷与上仓皮带巷联络处,煤矿设置了临时排水点,虽然风门仍然能够使用,但近1米深的积水和现场吊着的两台潜水泵仍触动着郑则宁的神经。
“这段巷道直连以往小煤矿的采空区,一直有水向外流出,且这个位置又是局部最低点,只能在此设置了排水点,我们也很无奈。”煤矿技术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表示。
监察员们敏锐地意识到,临时排水点的存在意味着煤矿在整体防排水设计上有缺陷,系统性排水能力存在不足。“如果老空水出水量增多怎么办?会不会把联络巷淹没?到时候避灾路线、逃生通道、风流会不会被切断?”一连串的疑问叩问着他的内心。
破除惯性思维:处务会集中会诊找出最佳解决方案
翌日,在监察执法一处风险研判会上,该矿大巷临时排水点失效可能切断避灾路线、风流等问题被提上议程。会上,采掘、机电、通防、防治水等相关专业组成员围成一桌,对照该矿采掘工程平面图,就优化巷道设计、完善排水线路、提升通风稳定性、节能降耗等方面,纷纷提出了建议和方案。“问题已然暴露出来,决不能积攒到雨季,要从源头入手,优化整体排水布局。”该处主要负责人在听取各组意见建议后指出,“由防治水组牵头,结合各专业组意见,对该矿排水设计、路径、能力等进行重新评估,统筹规划利用好现有的永久排水系统,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风险。”最终,在大家热烈讨论下,一致同意“取消临时排水点,原巷道封闭,变更水沟排水路径,重新掘进新联巷让老空水自流排至采区水仓”的方案。这一新思路破除了以往遇水被动疏排的惯性思维,同时从根源上消除了临时排水点失效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。
风险彻底消除:源源流水奏响安全和效益“双响曲”
该建议得到煤矿高度重视,该矿立即着手制定系统性整改方案,组织修改审核巷道设计,通过重新掘进27m的巷道,将原锅底巷道取直布置,仅仅15天便消除了这个潜在风险,而今雨季来临,煤矿奥灰水位增加,当郑则宁再次下井来到该地点时,看着大巷水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水仓,煤矿不再为积水漫巷道而担忧时,脸上也挂上了满意的笑容。
“现在煤矿经营压力大,以往我们管理人员目光不长远,总是想着缝缝补补,始终未考虑系统解决问题。通过改造这27m的巷道,不仅从根源上消除了安全风险,每年在临时排水点用工、用电、设备维修等方面还能够节约资金46万元,现在是既有安全,又有效益。”煤矿负责人热情地说。
郑则宁听后,回想起初下井时老监察员的话:“安全不是修补漏洞,而是编织生命的防护网。”